微信公众号从Beta版升级为正式版以来,你的公众号还活着吗?似乎这是一个尴尬的问题。
事情变化真的很快,就在上一年的时候,微信公众号圈子里都还是风风火火。很多写作者建立了各种群交流写作心得,交流变现的方法,后来很多群也没有动静了。那个时候,公众号非常的火爆,很多小号靠着爆款文章刷屏,大号纷纷转载,然后一路飙升成了大号。
我是在2014年开始做公众号的,期间一直在各种折腾,各种玩。换账号,改名,断更。在这过程中,我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小号一个个变成了大号。
消失的阅读量
而另一方面,身边还在坚持做公众号的越来越少了。关注的公众号列表里,很多非常优质的,不错的公众号都已经停更很久了。我一直在等待他们突然哪一天弹出一个更新的文章,等给我一个惊喜。还有很多的号,有一搭没一搭的更着,也是虎头蛇尾,很多上一次推文还是十月份的时候。
大部分用户的微信里,关注的公众号列表里都是一个个的未消除的小红点。因为公众号实在是太多了,甚至很多账号都已经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关注上的。我之前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,平均每一个用户关注的公众号都有一两百个以上。在公众号从Beta转为正式版的背后是公众号打开率越来越低,文章阅读率持续下降。
目前整个行业,公众号打开率已经低至3%-5%(注意,是打开率不是阅读率)。媒体报道的各种爆款文章,各种成功的变现似乎和我们无关。继续坚持下来的自媒体人,也开始渐渐浮躁。写作者为了提升打开率,不得不祭出标题党大招。为了能够维持生计,不得不开始接受各种乱七八糟的广告植入和粗糙的付费微课开发。而另一方面,公众号读者的耐心却已渐渐被写作者们消磨殆尽。
公众号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在于:
1、公众号数量繁多,内容同质化;据调查数据显示,2017年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约1400万个。在数量繁多的公众号大军中,选题和内容的雷同导致了公众号的阅读量越来越低下。
2、创作者遭遇内容创作瓶颈。对于个人创作者,如果没有很强的内容运营能力,很容易就会陷入内容创作的瓶颈。这表现为,个人知识的输入跟不上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出需求,如果公众号的内容无法有更深入或者更丰富的内容表达形似,用户逐渐脱离是必然的。像“三表龙门阵”这样的优秀自媒体,为了吸引和留存用户,三表是连脱口秀视频、唱歌、写字全都用上了。试想,像我们这些只会码子的自媒体人,还有多少生存的空间。
3、用户对各种套路已经厌倦不堪;创作者和运营者为了获得文章的关注度,不得不依靠博眼球的标题党形式。很多的情感号在标题上甚至只能走低俗的路线来获得文章的打开率。“上床”、“做爱”、“一夜情”……这样的关键词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。长期以往,用户早就对这一套已经产生免疫,依靠骗点击的方式获得文章阅读,无形之中是在不断地消耗创作者自身的公信力。
4、公众号变现困难。绝大部分运营者无法通过写作获得报酬,使得创作者的内容输出质量和热情渐退。绝大部分的自媒体人一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,全然凭着兴趣在做。大多数自媒体人都没有想过太远,包括我在内。但一个人的热情是有周期的,依靠激情可以让我们做好一个开端,但如果想要走得更远,既要仰望星空,又要脚踏实地。而这个脚踏实地,就是盈利。
很可惜,绝大部分的自媒体人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变现路径。看着人家赚得风风火火,自己却只有那零星的打赏费用,到后来ios的用户不能打赏,收入更加可怜。接广告那些,对于小号来说,根本没有多少机会。甚至,我看到很多粉丝量好几万甚至几十万的,变现能力还不如我这几千个粉丝的。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存,兴趣才能在生根发芽后变成参天大树。
5、朋友圈及社群活性越来越低。这主要原因在于朋友圈信息流越来越大,特别是最新版本的微信,小程序拥有了清晰的入口,已经被用户质疑微信将要走信息流的方向。信息越来越多,信息越来越无法有效触达目标用户。而另一方面,特种标题党套路化的运营中,使得用户的分享意愿降低有让内容触达更加困难。即便是运营者将内容甩到各种社群里也没用,如今的微信社群生命周期甚至只有几天的时间了,新群创建没几天就成为了垃圾广告群。要知道,在前两年,朋友圈和社群可是内容分发的最有效渠道。
但另一方面,我们发现,那些优质头部大号,阅读量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。特别是那些原本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过来的媒体和写作者,他们的公众号阅读量和用户量甚至是不减反增。也就是说,用户和流量都在主动的流向优质的原创公众号。
潮水过后,2018年自媒体的出路在哪里?
(图来自网络)
1、打造有腔调的自媒体IP。
公众号本质上也是一个产品,任何的营销本身都不能脱离产品根本。在内容同质化的今天,拥有独具特色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胜出。除了那些头部大号之外,很多中小号也能获得很好,是因为已经拥有非常鲜明的账号人格化。这在去年的时候,我在几篇文章中强调过这个观点。打造有腔调的自媒体账号,才能在拥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和粉丝粘性。
什么是有腔调?
就是差异化,有鲜明的个性特点。看到咪蒙的文章我们能很容易分辨出这是“咪蒙体”,看到神转折软文,我们第一联想到“顾爷”,这就是腔调。
2、清晰定位,深耕垂直领域。
自媒体和打井一样,一直往下打,越到最后,水就会越多。而如果东一铲,西一铲,那是没法打出水的。
这是什么意思?这是告诉我们,一定要聚焦,要深耕垂直领域。越聚焦,越垂直,越有可能成功。做得好的头部大号,都是特定领域里的佼佼者。如果你想什么都吃,结果什么都吃不上。随便从新榜500强大号里看看,有几个账号是什么都写的?
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,但却很难坚持下去。原因很简单,浮躁。看到别人追逐热点,做娱乐八卦的内容好像很快出爆文,涨粉丝。于是,心里多少也是会有所触动。要想有成绩,就要耐得住寂寞。用户不是傻子,他们很容易忽悠,但他们不会一直被忽悠。如果你用真心对待你的读者,他们也会用真心回报你的真正。即使涨粉很慢,你也不用着急,口碑会如滚雪球般慢慢滚大的。
一个愿意始终追随你的读者,比得上1000个你用套路和小恩小惠撸来的粉丝。
3、团队化运营,抱团推广。
越是往后,我们会发现,单纯依靠个人创作能力是无法扛住账期的输出压力的。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,持续的输出必然会有知识空亏的一天。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热点抓取,读者互动才保证拥有新鲜的创作素材。但无论如何,团队化、抱团式的运营更容易产出爆文和稳定的优质内容输出。如今我们看到的优秀的账号都是团队化运作的,包括咪蒙这样的大号。
为什么我们看到团队运作的大号更容易出爆文呢?因为他们每一篇文章,从选题,到标题拟写,到行文故事都是一起头脑风暴。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找到用户的痛点所在。
另外,团队化运营的好处在于,可以拥有更多的推广资源和渠道。团队成员结构的组成一般都是互补性比较强的,有的有很强的商务能力,而有的有很强的内容创意,如此下来,就能够在各个点上都有所突破。单兵作战的个人自媒体,可以做好内容编写就已经阿弥陀佛了。
在2017年,我发现抱团推广已经是一种推广共识了。小品牌要想方设法去勾搭大品牌,大品牌要做做品牌联动。一个平台的用户和流量都是有边界的,只有打破这种边界,你才能有所突破。无论是做用户推广,还是做爆文和商业变现,只有抱团推广,你才能做大。一个人干,是牛人,两个人三个人干,那是格局。
4、回归价值原点,回归内容本身。
想一想,做鸡汤情感的,你的号有没有给人带来精神寄托?做知识分享的,你有没有真正帮助到你的用户能力的提升?如果回归价值原点,我们提供了多少价值给用户?这就是你未来能否长久生存下去的根本。
在悟空问答和知乎上,有人问,做自媒体,只有1000个粉丝能否养活自己?答案是可以。如果你给用户提供的价值让他觉得捡了个大便宜。那么,用户是完全愿意付出相应的报酬的。这一点,2017年很多知识分享者已经通过知识付费验证了。
今年罗胖子的跨年演讲也说,我们不仅要有流量更重要的是要做优质用户的筛选。我们可以通过价值提供和门槛来做用户筛选。
谁都希望成为自媒体大神,谁都希望能在做自媒体的时候顺便能养活自己。但很多事情记不得,或者说不能太着急。
内容依然为王,内容就是你的产品。大多数的企业在做新媒体的时候,很容易走偏,以为渠道是根本。这就大错特错。我看过很多小号凭借一篇爆文大号纷纷转载,涨粉几万几十万的,也看过很多企业拥有庞大的流量出口,也是没办法做好自媒体。
深耕内容是根本,在成王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。
5、尝试多种内容形式表达,提升内容穿透。
当可选择的公众号越来越多,用户流失越来越严重,公众号打开率越来越低。如何留住老用户,如何做用户拉新?
我给的答案是,让自己的能力多提升一点。想做自媒体,可不是简单的会码码字就行了的。除了要有优秀的内容生产能力,还要尝试一些新鲜内容表达方式。不同的用户,对于不同的内容感知度是不一样的。
在2017年,我们看到大部分优秀的原创自媒体大号除了文字创作之外,还会开设各种音频、微课分享、社群运营、直播、峰会沙龙组织等。通过不同形式的内容,提升内容和品牌在用户的穿透触达。
6、敢于变现,谨慎收割。
我始终认为,做自媒体赚钱可以不是你的目的,但维持基本的生存所需是我们创作者必须要求。我们做自媒体的,很多都是出于兴趣而在做公众号,但也更多的是为了可以获得变现收益而做的。
变现方式有三种,广告、卖货、知识付费。无论是哪一种,都不能离开一个原则,那就是价值等价或是物超所值。
偏离了这一个原则,我们的变现就不可持续。如果我们为了变现,而不顾用户感受,我们就会遭受用户的惩罚。我们要敢于尝试各种变现的方式,只要我们能提供价值相当的服务,但我们又要谨慎收割用户。吃相太难看,往往下场都很惨。
有的时候,不在于你做得有多好,而是在于你给用户传达的诚意。
最后,我要说,如果你的公众号在2018年死掉了,最大可能是你坚持不下去了。